日前,全国农科研究生志愿服务联盟向全国农科研究生培养单位发出主题为“乡村振兴志愿行 为中国式现代化挺膺担当”暑期志愿服务活动倡议,号召农科研究生走出校门、深入“三农”,到农村广袤的田野上,熔炼技能、担当作为。
传承文化,让传统焕发新活力
bat365官网作为全国农科研究生志愿服务联盟秘书处挂靠单位,校研究生支教团每周末搭乘“安科—小岗周末思政课大篷车”自凤阳校区出发,前往中国改革第一村——小岗村开展支教活动。其中,凤阳花鼓班致力于教授孩子们传统民间舞蹈,让孩子们在欢快的节奏中感受乡村文化的魅力。
产业振兴,让科技赋能乡村发展
江苏科技大学研究生乡村振兴志愿服务队与“蚕桑科技小院”师生组成的“丝路”志愿服务团,来到陕西省延安市延川县开展蚕桑科技支农系列志愿服务活动。为延川县永坪镇桑树田间管理提供了技术指导,助力延川县打造特色蚕桑产业。
河南科技大学、中国农业大学、扬州大学及河南科技学院4校组成的联合博士团积极响应全国涉农高校“百名博士老区行”的号召,在驻村第一书记甘从辉的带领下,为洛阳红里村的果农们提供了病虫害防治、土壤改良、水肥一体化等方面的技术指导,并鼓励大家尝试新的种植技术和管理模式。
一个院落,几间平房,走进昆玉红枣科技小院。塔里木大学园艺与林学学院2023级硕士研究生魏煜轩正忙着利用专业所学指导农户修剪枣树。今年的红枣个大饱满,挂满枝头,长势喜人。
魏煜轩的研究方向是枣树生理与高效栽培技术,他已经在这里驻扎了近一年。无论寒暑,他始终坚守在田间地头,历经风吹日晒的洗礼,他的皮肤逐渐变得黢黑,这份坚韧与付出,也为他增添了几分成熟与稳重。
在西北边陲新疆,塔里木大学申报的13个科技小院获得支持建设,一批教师、研究生扎根生产一线,把论文写在南疆大地上、把成果留在农民家,为乡村振兴发光发热,为中国式现代化挺膺担当。
涵养人才,把活力推到源头里
湖南农业大学第六届研究生支教团,到花垣县开展乡村支教的“爱心接力”,为提升当地的教育质量汇聚智慧贡献力量。
贵州大学昆协的“虫缘童行”志愿服务队前往黔南瓮安县江口坝社区,开设了“暑期托管班”。丰富的课程内容受到了孩子们的热烈欢迎,在为期两周的时间里,孩子们在寓教于乐的氛围中开心成长,培养了他们对自然的兴趣和热爱。
南京师范大学“童心璀璨铜陵夏,树人之路共曙光”教育关爱服务团为安徽省铜陵市陈瑶湖镇中心小学开展 “踩进泥土的夏天”主题支教志愿服务活动。志愿者们带着精心策划的课程和活动,为孩子们提供充实的暑期学习体验。服务团的成员们通过与孩子们共同参与课堂讨论、实践活动以及户外探险,不仅提升了孩子们的知识水平,增强了他们的团队协作和实践能力。
青岛农业大学乐陵市科技小院“智绘佳乡”志愿服务团为乐陵市郭家街道中兴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举办了一场别开生面的剪纸文化活动。村民们在实践中体验了剪纸的独特魅力,进一步加深了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感。
中国海洋大学管理学院“以茶园入心田”茶文旅融合志愿服务团前往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绿春县,开展茶马古道下的茶文化溯源探究以及茶文旅融合发展路径的志愿服务活动。志愿服务团还分别走进云南哀牢山茶叶有限公司和滇龙六贡茶业有限责任公司等当地具有代表性的大型茶企,通过实地走访调研、座谈访谈等多种方式,全面深入地了解绿春茶产业持续发展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茶企的运营状况和茶叶市场环境,为茶企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支持,收获颇丰。
保护生态,营造绿色宜居环境
南京师范大学金陵女子学院“三色绘三农”乡村振兴志愿服务团以“特色旅游生态小镇建设”为主题,足迹遍布8省16地23个基层单位。分析了污染落后产业的淘汰、环境整治及生态产业发展等转型路径。团队总结了特色旅游生态小镇的实践经验,探讨了农业发展与生态保护的协同发展之道。
南京师范大学环境学院的“全绿以赴,共创美好”绿色中国寻访实践团,通过趣味课堂宣讲、宣传册派发、画报设计以及问卷调查等多种形式为南京及周边的多个区域诠释绿色环保理念,深入推进环保知识的普及。
据悉,来自近20所研究生培养单位约800余位硕博研究生志愿者响应联盟秘书处的号召,分赴全国各地广袤的乡村大地上,将青春赛道深深植入“三农”领域,在乡村振兴的伟大实践中奋力奔跑。(特约通讯员:马晓辉 摄影:各相关高校 审核:张春雨 胡文靖 编辑:李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