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道一:情暖留守儿童 延续温暖陪伴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教育引导广大青年学子在社会实践中厚植家国情怀、增长知识才干、激发挺膺担当,7月15日至18日,管理学院心理健康中心“用爱点心灯”社会实践团赴蚌埠市长淮镇工农中心小学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文化教育和素质拓展课程,积极服务农村基础教育发展和儿童健康成长。
志愿者们结合专业特长和农村基础教育需要,为小学生开设了科学文化常识普及课、手工制作课、室外体育课、心理健康课等多门课程,课程教授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促进小学生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志愿者们还根据孩子的课堂反应对课程内容进行动态调整,广泛调动孩子们的学习积极性,使小学生们学有所得,积极地引导正处于成长黄金期的孩子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为进一步关注乡村地区和农村学校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状况,团队成员们精心设计并开展了汉字五子棋、趣味折纸、制作笑脸花、烦恼盒子等四个模块的心理健康活动。让孩子们在享受活动中敞开心扉,发现自己没有意识到的焦虑、抑郁、自卑、缺爱等心理问题,通过“陪着他”“理解他”“温暖他”的方式把阳光洒进孩子们的心田,播撒下健康的的种子,启智润心、春风化雨地激发和培育了孩子们积极向上的心理状态,让留守儿童们在心理健康、身体健康、精神健康的环境中茁壮成长。
为了增强孩子们的安全意识,实践团成员通过动画ppt、视频的形式,生动形象地展现各种真实危险案例。具体教育内容有防溺水、交通安全、防火防电、防拐骗等方面。成员们结合小学生年龄特点和成长观念,采用了有趣的绘画手抄报和积极的复述等形式,深入浅出、潜移默化地教会孩子们如何有效地避免和应对日常生活中的各种安全事件,教会了小学生自救和预防的安全技能。
本次实践活动也是对大学生投身实践,服务乡村振兴的尝试。管理学院将努力探索长效机制,使大学生力量与各方力量形成合力,共同关爱留守儿童,成为留守儿童健康成长的社会依托,同时号召更多的同学加入到关爱留守儿童的活动中,为乡村振兴贡献青春力量,让青春在实践中绽放绚丽之花。(作者:张伟杰 摄影:张伟杰)
报道二:忆峥嵘岁月 “秀葽鸣蜩”实践团开展红色实践主题活动
7月20日至23日,管理学院“秀葽鸣蜩”暑假“三下乡”实践团前往蚌埠市革命历史陈列馆和蚌埠市烈士陵园中开展“赓续红色血脉,忆峥嵘岁月”主题实践活动。
蚌埠市革命陈列馆展陈自辛亥革命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夕蚌埠市革命发展的历史,通过大量图片、绘画、史料以及实物,形象地再现了波澜壮阔的光辉历程。
在各专题展厅,实践团同学们在工作人员的讲解下,仔细参观了“通津达浦 民智初开”“东方破晓 风起长淮”“军民同心 铁血抗战”“决胜淮海 国门亮剑”四大板块的展陈,从一段段烙印岁月的文字、一张张见证时代的照片、一件件承载历史的实物中,全方位回顾蚌埠人民的革命征程与历史功绩,感受革命岁月中蚌埠人民不怕牺牲、百折不挠、无私奉献的革命精神以及为民族独立、国家富强所作出的重要贡献。
“没有英雄烈士们的牺牲,就没有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大家从一张张历史图片和一段段英雄故事里,更是感受到革命烈士舍生取义、视死如归的奉献精神。
实践团成员李想现场感慨:“以前在学校中老师在台上讲述还不太能理解,现在在陈列馆中‘沉浸式’上历史课,更能让人理解和感受到那时候民族的危难和国家危机,更是印证了史要与实践相结合,更加能理解“从红色基因中汲取强大的信仰力量”。
夏风徐徐,翠柏静哀。随后,实践团同学们沿着烈士陵园台阶拾级而上,在庄严肃穆的烈士纪念碑前举行了简短又庄严的悼念仪式。在场的党员们还一起向革命烈士默哀,重温了入党誓词,铿销有力的入党誓词,纪念了那段战火纷飞的光荣岁月。
最后,同学们缓步绕行,瞻仰了烈士纪念碑。
荆涂巍巍,淮水汤汤。同学们想起了习近平总书记说的话:“我每次到革命老区考察调研,都去瞻仰革命历史纪念场所,就是要告诫全党同志不能忘记红色政权是怎么来的、新中国是怎么来的、今天的幸福生活是怎么来的,就是要宣示中国共产党将始终高举红色的旗帜,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把先辈们开创的事业不断推向前进。”
同学们也表示,每一个长眠青山的英烈,都在我们心中铸起了一座丰碑,每一次对先辈的缅怀,都是一次全新的出发。我们要认真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弘扬伟大建党精神,继承革命先烈遗志,从烈士的英雄壮举中汲取力量,坚定理想信念,勤奋学习,积极向上,任何时候都要起到模范带头作用,以实际行动致敬和告慰先烈,做一个思想合格,素质过硬的优秀大学生,请党放心,强国有我。(特约通讯员:江旭聪 摄影:王子恒)
报道三:赓续红色记忆 传承红色精神 院青年志愿者协会开展红色教育暨关爱走访主题实践活动
为持续深入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7月29日至8月1日,由管理学院青年志愿者协会4名同学组成的“星光红旗”暑期社会实践团队,来到安徽省蚌埠市龙子湖区开展“赓续红色记忆,传承红色精神”红色实践活动,并走进街道社区,同步开展关爱走访主题实践活动。
实践团队的第一站来到蚌埠革命烈士陵园。蚌埠革命烈士陵园坐落于曹山北坡,环境清幽,风景宜人,公墓由英烈纪念碑、拜谒绿道、展览馆三大建筑构成,占地面积50亩、革命先烈纪念碑高15.85米,碑身由花岗岩垒砌,高大雄伟;橱窗陈列展厅总面积达400平米,共四个展览厅,馆内橱窗陈列着辛亥革命至今的各种各样照片、物品等。
一踏入烈士陵园,瞻仰步道直入眼帘,远处挺拔的丰碑给人雄壮肃穆之感。沿着石阶而上,耸立于曹山之巅的纪念碑巍峨雄壮,“革命烈士永垂不朽”几个鎏金大字在阳光下熠熠生辉 。大家都被陵园中庄严肃穆的气氛所感染而变得安静起来,生怕一个不小心打扰到安息的烈士。
为了表达对革命先烈的敬仰,团队四人在高大雄伟的烈士纪念碑前默哀留念,为伟大的革命先辈们献上花束。静静的追思,深深地缅怀,寄托深情的思念和最崇高的敬意。
默哀后,团队成员们又拿出携带的抹布仔细清理纪念碑前的碑文。这碑文记载的,是英雄的伟大,是先烈的无畏。虽然他们已经离去,但他们不怕困难、不畏艰险、英勇献身的精神却早已深深的融入我们的的血脉。
怀着对先辈的崇敬,同学们走进了陈列馆,仔细观看一张张历史图片、一段段文字资料、一件件珍贵文物,亲身感受革命先烈们在战争年代为寻求真理而不惜抛头颅、洒热血的英雄壮举。革命前辈为了我们今日的和平时代所付出的艰辛,让大家深刻地感受到,革命烈士的事迹不应该只留着馆内,更应该留在我们每个国人的心里。同学们在思想上都得到了一次真正意义上的洗礼。
第二站,实践团队来到龙子湖区龙湖春天社区,慰问退休老党员。团队四人在社区工作人员的带领下依次拜访了两位老人。志愿者们首先来到了党龄将近四十年的一位老党员家。一进门,老党员就热情地向同学们讲述了自己当年入党的故事,回顾起为党和人民奋斗的光辉岁月,声音激昂,神采飞扬大家也听的入迷。深切感到,没有广大老同志的长期英勇奋斗,就没有今天党和人民事业蓬勃发展的大好局面。老同志不愧是人民共和国的奠基者、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开拓者,他们的卓越功勋,党和人民永远不会忘记。
团队成员第二户拜访的是一位孤寡老人。团队成员带着慰问品跟随社区工作人员来到了老人的家门口。刚进电梯门,团队成员们就看到老人已经在门口欢迎大家了。奶奶家里不大却打扫的非常干净。同学们关切的询问老人的情况,奶奶高兴的与同学们拉起了家常,奶奶说家里常年只有自己一个人,生活倒也不算苦,就是平时没有人陪伴,bat365在线平台官方网站的同学们专门来看望自己,感到十分开心,同学们热情的和奶奶聊天拉家常,还不时分享学校里面的故事。临走时,奶奶依依不舍的与大家话别,欢迎大家再来做客。通过这次活动,让孤寡老人切实感受到了志愿者的关怀和温暖,营造了关心关爱老人的浓厚氛围。
这短暂的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注定将沉淀为同学们心中关于大学生活的美好回忆。也会鞭笃我们牢记誓言,赓续红色记忆,艰专奋斗,传承红色精神,让理想、信念和忠诚的力量融入自己的血脉中,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伟大征程中接续奋斗。(作者:彭帅杰 张欣宇 摄影:张欣宇 彭家瑜 程志 )
报道四:践行回信精神 厚植乡土情怀 bat365在线平台官方网站大学生实践团走进怀远
7月25日至28日,由管理学院农业管理领域5名研究生和相关专业本科生组成的大学生实践团,在学院团委老师的带领下走进蚌埠市怀远县,深入践行习近平总书记给中国农业大学科技小院同学们重要回信精神,厚植三农情怀,切身感受新时代乡土中国的勃勃生机与深刻变化。
近年来,研发、推广和应用低碳农业技术已成为实现农业生产固碳减排的关键措施,进一步加强引导农户对低碳属性农业技术的采用,是实现低碳农业生产的关键。这次“三下乡”调研,bat365在线平台官方网站实践团专门带来了《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低碳技术采纳意愿调查问卷》,同学们通过走访怀远县大量养殖业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农业龙头企业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将“低碳生活”的绿色概念传递给每一个农业经营主体,营造能减碳的环保氛围,争做乡村“绿色振兴”的宣传者、践行者。
怀远石榴是一个宝贵的地域品牌,而种子是农业的‘芯片’,新品种研发和种苗生产环节则是关键。在怀远中以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园区,实践团同学们认真听取企业负责人关于企业介绍,全面了解园区整体产业规划和农业科技发展等情况,并随企业技术人员走进石榴种苗温室大棚和种植基地,认真观摩石榴种苗脱毒组培技术现场演示,同时重点就“科技+产业”双向发力,深挖怀远特色产业资源,以设施化、智能化和数字化为科技支撑等发展现代农业产业等方面的思考与企业负责人等进行了现场探讨。
位于怀远县淮西示范区的番薯种植园,这里的西瓜红普薯32号品种正长势喜人,同学们来到这里,看到科研人员正在进行番薯种苗的脱毒实验。实践团成员产生了极大的兴趣,纷纷拿起剪刀、挽起裤脚、扛起锄头下田地“自找苦吃”,在技术员的带领下,大家顶着炎炎烈日参与到采剪试验样品工作中,将所需的番薯植株转移到实验室中进行培育改良,现场观摩脱毒试验操作流程。
在怀远期间,实践团还来到示范区的千亩玉米种植大田,看到这里玉米植株长势喜人,同学们置身希望的绿色田野,喜看稻菽千重浪,思绪万千,心情格外舒畅,细细品味习近平总书记所说:“要把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更加坚定了学农、爱农,服务三农的志向。
为更进一步了解怀远县农业产业布局整体状况,实践团一行还专门前往怀远县城市规划展示馆农业专题展区和蚌埠国家农业科技园区进行参观学习,了解怀远县石榴、糯稻等主导产业的规划布局,参观园区热带植物展示馆和高科技果蔬栽培展示厅,观摩学习园区各种基质的无土栽培模式、种植技术和物联网系统、高科技育苗水肥一体化系统的运行流程,查看工作人员正在培育的黄叶甜菜、花叶苦菊、黄番茄、水果辣椒等农产品的培育技术,了解现代农业发展方向及发展成果。
看着现代化、设施化、智能化的现代化农业技术应用和农业产业规划布局。实践团成员燕倩倩不由感慨:“搞农业绝不仅是一分一厘土地上的深耕细作,应该强化规划引领,插上科技的翅膀,作为农业专业的研究生,值得我们花真心思、下苦功夫。”
实践途中,同学们还沿途进行了党的二十大精神宣讲,在田间地头,村屯宅院与村民拉家常,话振兴、解读“两强一增”、科技助农有关政策,大家尽己所学,努力用村民喜闻乐见的方式,让党的二十大精神特别是党的强农、惠农系列政策飞入寻常百姓家。
实践团成员李延表示:“我们涉农高校青年学子赶上了一个好时代,乡村田野广袤,实践舞台广阔,时代使命光荣,我们应始终跻身一线,走进乡土中国深处,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给中国农业大学科技小院同学重要回信精神,深刻理解什么是实事求是、怎么去联系群众,‘自找苦吃’,脚下沾点土,手上沾点泥,感受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深刻变化,继续投身乡村振兴的火热实践中。”(作者:王明蕾 摄影:张成伟)
报道五:“红色之旅”实践团赴芜湖市开展红色主题实践活动
8月2日至5日,管理学院“红色之旅”追忆团小队在芜湖市开展“追寻红色资源,传承革命薪火”暑期社会实践活动,深入王稼祥纪念馆、芜湖市烈士陵园等当地红色教育基地,接受红色精神洗礼,感悟着中国共产党从无到有、发展壮大的历史轨迹。
读:重温革命岁月。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党的历史是最生动、最有说服力的教科书。在王稼祥纪念园学习馆,大家品读革命时期的红色故事,通过讲解员的讲解进行品读学习,切身品读王稼祥先生优秀的道德品质以及先进事迹。参观过程中,大家通过一个个历史物件和简朴的文字了解了王稼祥先生的一生。纵观王稼祥同志的一生,我们可以看到一位不忘初心,艰苦奋斗的革命先辈。追忆团各位成员在了解之后对王稼祥先生的敬佩之情油然而生,在纪念园留下了自己的品读感想。
走:追寻红色足迹。对于党的光辉历史的学习,还需要做到深入实践,芜湖,这座英雄的城市,深刻地记录了中国近代从苦难到奋发的历史。在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和发展过程中,更有无数英雄为民族复兴而前赴后继,艰难求索。本次实践中,“红色之旅”追忆团实地参观了芜湖市烈士陵园,在这里的所走的每一步都是学习的证明,认真学习了展出的陈列品讲述的历史事件,感悟芜湖这座英雄城市和其中无数英雄们的故事,不忘英烈初心,感受脚下这片土地的蓬勃力量,从历史中汲取养分,树立正确的历史观,坚定信念稳步前行。
传:传承红色薪火。“传”既是传承又是宣传,理想永存、信念常在。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党史学习好,国家才能好,民族才能好。党史教育,对个人成长而言,第一颗扣子是否扣好关系到一生的发展;对社会发展而言,没有传承,中华文明就会断了根,红色血脉就会断了魂。中国共产党百年恰是风华正茂,正是由一代又一代人接续奋斗而来的。新时代青年要坚定做忠诚干净担当的共产党员。通过此次的“读走传”实践活动,同学们了解到王稼祥同志的一生,他在用自己的思想和行动展示了共产党人坚持真理、修正错误、立党为公、光明正大的崇高革命品德和优良作风,这些已然在小分队的各个成员间传播开了。同学们通过参观了解芜湖市烈士陵园的由来,学习了革命先烈为了新中国的成立慷慨献身,舍生取义的诸多事迹,更加深刻的理解那句“没有共产党 就没有新中国”的历史涵义。
实践团负责人、2021级工商管理专业学生卢程龙介绍说:“我们要努力用好红色资源,褒扬英烈精神,赓续红色血脉,把革命先烈流血牺牲打下的红色江山守护好,建设好。”
据悉,“红色之旅”暑期社会实践团在调研的过程中走入基层一线,通过走访、参观、采访等多种方式去了解地方党组织建立、发展和壮大的艰辛历程。后续实践团将继续采用红色宣讲的方式将红色故事讲好、讲出彩,并将红色宣讲与特色活动相结合,让红色文化在活动中浸润人心。(作者:卢程龙 肖雯雯)
报道六:振兴乡村发展 留住美丽乡愁 “馨星”实践团在蒙城县开展专题调研
8月7日,管理学院“馨星”三下乡社会实践团在亳州市蒙城县马集镇开展了科普知识普及社会实践调研活动。此次调研主要以韩楼村村民对于环境保护、环保问题和灾难避难的了解状况为主,同时倡导村民学习科普知识,健康生活。
在前期的准备工作中,实践团先上网筛选合适的地点,确定时间后,通过书籍资料及网络查阅等方式获取韩楼村的具体信息,制定详细的调研计划,并与相关负责人进行了沟通,为后续实践活动做充分地准备。
实践团全部成员分成两队,分别了解访问村中各家的饮食情况、生活状况等日常生活方式,对每家每户进行科普知识问卷调查。此次的问卷调查中,遇到了一个73岁的爷爷,他以前是一名老师。志愿者从他的口中了解到,韩楼村以前的生活环境并不好,河水里有着各类生活垃圾且以前的垃圾很多只有焚烧才可以减少,不过近年来随着社会的发展特别是政府对农村地区环保问题的高度重视,村里的环境越来越好,这次大学生志愿者下乡进一步宣传环保科普知识非常好,希望将环保、食品安全等科普知识让更多人了解并且重视。
走访调研中,还有部分村民表示,在乡村振兴中,乡村道路、绿化面积以及医疗保障仍需改善。在乡村文明方面,绝大多数村民认为完善文化设施是促进乡村文明建设最有效的方式。大拆大建也不行,振兴乡村应该留得住乡愁。同学们认为由此可以反映出,乡村的文化类基础设施仍需完善,乡村的环境仍需改善,既要做好文化振兴文章,也不能忽略了绿色振兴,切实提高村民居住生活在乡村的幸福感。回学校后可以把这个方向作为一个选题专门研究。
大学生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可以很好地引导学生走出校门,走向社会,接触社会,了解社会,投身社会,是高校素质教育的有效载体,也是大学生锻炼自身综合素质,提高实践能力,更是展示bat365官网风采的最好平台。本次“三下乡”活动即磨练了实践团青年大学生的意志,也培养了大家的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实现了“实践社会,锻炼自我”的目的,也为将来如何更好的引导bat365官网的学生进入基层,服务基层做出贡献。(作者:葛想想 摄影:黄浩 马岩)
报道七:寻脉中华传统 根植文化自信 “触摸传统 延续文脉”实践团赴池州市开展实践活动
为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推动非遗文化与现代生活相连接,让同学们深入了解非遗文化内涵。8月10日至15日,bat365在线平台官方网站管理学院“‘触摸传统,延续文脉’—戏曲文化保护梦之队”暑假社会实践小队在安徽省池州市开展了关于“寻脉中华传统,根植文化自信”的主题实践活动。
实践的第一站是池州市文化馆,队员们在文化馆内了解了傩戏的悠久历史与文化传承。据文化馆记载,傩戏是中国古老的民俗,也是富有宗教色彩的一种民间艺术。在安徽池州一带流行的傩戏是我国现存的“最古老、最完整”的古戏曲之一,有“戏曲活化石”之称。活动当天恰有表演人员进行展示与传授,队员们通过现场的学习与了解,亲身体会傩戏的魅力。
实践的第二站是池州市傩文化主题公园。近些年,和传统剧种一样,傩戏的发展也面临着严峻的考验。但池州市政府为保护这一非遗文化,也不断的加大宣传与推广工作,在主城区建造傩文化主题公园。公园墙壁上雕刻有各式各样的傩面具与人物形象,队员们还看到了余秋雨先生笔下的《贵池傩》,活动结束后,队员们也找来了《贵池傩》的原文,字里行间都淋漓尽致的再现了傩事的场景,从文字中感受傩文化。
实践的第三站是刘街社区傩文化展览馆。刘街社区傩文化展示馆分为展示厅、陈列厅和传习所三个部分。展示厅主要展示了梅街13个傩戏会的傩仪、傩舞、傩戏等盛大的傩事活动以及国内外演出情况的照片资料,以及明清以来的各类傩面具、服装、道具、砌末等实物,在这里队员通过一系列的照片资料感受到了傩文化表演的魅力。一出出傩戏的背后,藏着的是千百年来池州劳动人民独特的风俗文化和价值观,映现的是千百年来老百姓的生活百态。
目前,池州傩戏的发展还面临诸多挑战,近年来,傩戏正陷入一种“无人知晓”、“无人会演”的窘境里。实践团成员表示:“作为新时代青年,只有不断加大非遗文化的传承、弘扬、守护、宣传,才能让非遗记忆‘活’起来,重新焕发新时代光彩,凝聚民族复兴力量。”为了在青少年群体中积极宣传,引导更多的小朋友了解并学习傩文化,实践小队在社区中召集了一群小朋友,对傩戏文化进行宣传和讲解,指导他们进行了一次傩面具绘画。在活动过程中,小朋友们表现出极高的活动热情。
通过这次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志愿服务团深入了解了非遗文化传承与保护情况,对中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和传统文化精髓有了新的认识,增强了弘扬和传承中华传统文化的使命感和责任感,为乡村振兴、文化传承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社会实践团队也希望通过本次的活动来唤起人们对于这些正在消逝的傩文化的关注。(作者:史梦玲)
报道八:干群同心同行 助力乡村振兴
乡村建设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任务,也是国家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内容。为能更进一步了解农村干群与群众关系的动态变化,8月15日至8月20日,管理学院“干群关系探索”公益小分队赴蚌埠、凤阳、阜阳三地开展为期五天的暑期社会实践。实践团通过调查问卷及入户访问的调查形式进行调查并与村干部以及村民促膝聊天;为推进乡村现代化发展建设提供科学有效的对策,助推乡村振兴。
8月15日,团队成员来到蚌埠市淮上区曹老集镇杜陈村,与村干部进行交谈。为帮助调研团队尽快熟悉干部工作情况,农村干部带领我们进行参观。通过交谈,我们了解到村干部与民众交往的渠道与沟通方式以及村干部工作会出现的问题等。干部的情绪状态会直接影响到他们对待工作的热情和责任心上。
实践团队随后通过走访调查村民的方式,经过面对面的交流,我们得到了一些相关宝贵信息,我们了解到所访村民对干部认可度很高,他们认为当地村干部工作作风优良,有责任心。有村民强调到有相关问题去找干部时,村干部比较热情认真,能够积极回应,履行职责,服务群众,而且尊重村民意愿,重视群众利益,让村民切实感受到了幸福感。
8月18日,团队成员来到滁州市凤阳县武店镇武店村,实践团队拜访农村干部,经过沟通后对其进行采访,我们了解到农村干部情绪导向对群众满意度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他们对待工作的热情和责任心上。当干部积极投入工作、热情服务群众时,能够树立良好的形象,提高群众对其工作的满意度。反之,则会降低满意度。其次,干部的情绪状态会直接影响到他们与群众的互动方式和沟通效果。当干部处于积极向上、善于倾听的心态时,能够更好地与群众进行有效的沟通,了解和解决他们的需求和问题,从而增强群众对干部的满意度。此外,我们还了解到农村干部情绪导向还与工作的效率和质量紧密相关。当干部工作情绪稳定、积极向上时,能够更好地发挥自己的专业能力,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满足群众的需求。
8月20日,实践团来到第三站阜阳市颍东区正午镇张庙村。在张庙村,实践团成员采访两任村支书。团队成员主要就干群关系中干部能力、干部与群众的相处模式、干部情绪治理等方面进行了提问。在采访过程中书记十分热情为我们解答,都一致认为带领村民共同富裕,做实事,诚心实意的把张庙村发展的更好,同时,我们从采访中可以了解到乡村干部一般与群众交往中大多都是走访到户,亲自上门,从而能更全面的了解群众所需为村民办实事。其中我们最为主要的问题“当干部工作压力大时,会采取怎么样的行动缓解压力?”两位书记回答的都十分的相似,在不影响群众的前期下,“关在屋里”自省,从自身出发,放慢脚步,一步一个脚印,从而使压力化为无形的动力,让村民更能信服,进一步增进和谐干群关系。
此次实践调研,让观察团成员深刻感受到了乡村振兴近年来取得的巨大成就,切实感受到干部用心为村民做实事,看到了村民们的幸福感和安全感在不断增强。通过这次实践,不仅增强了大学生对乡村振兴的认识,切实感受到乡村变化;同时也开阔了视野,激发了实践队员们积极参与产业振兴、助力乡村振兴的热情。( 作者:陈冉 宋子豪 安瑞侠 摄影:曹志丹 张禹轩)
报道九:点亮七彩假期 “乡”约盛夏同行
暑假以来,管理学院“演讲小达人”研究生实践团队依托团中央“七彩假期”志愿服务项目,以关爱留守儿童身心健康成长为载体助力乡村教育振兴。暑假期间,管理学院“演讲小达人”志愿服务团队,前往蚌埠市杜陈村开展志愿服务活动。
8月6日,团队前往杜陈村的陈郢小学,开展志愿服务活动。根据走访了解到,大部分学生跟爷爷奶奶一起生活,由于种种原因,有些孩子因长期得不到足够的理解、关心、关爱,性格逐渐变得孤僻、不爱与人交流、迷恋上网络游戏等。随后志愿者团队走进了四年级的课堂开展志愿服务活动。
“我们要走进乡村、走进课堂更要走进留守儿童的内心,同时我们要会听多听,让孩子们会说多说”。活动中,志愿者王黎明向孩子们分享了自我介绍的“六字法”,并引导孩子们及时展现自信的微笑,鼓励他们勇敢上台。在志愿服务团队的引导下,许多孩子从最初的不敢说、不想说,逐渐转变为我敢说、我想说。
“孩子们需要你们,更舍不得你们走,希望你们能抽空常来啊!”。8月10日,农村留守儿童“演讲小达人”团队应邀前往杜陈村,在留守儿童的家庭中开展了一次别出心裁的志愿服务。
志愿者王黎明,向孩子们分享了自我介绍的“六字法”,并引导孩子们培养自信,鼓励他们进行自我介绍。在这种氛围下,许多孩子踊跃的上台进行展示。随后在家长们与志愿者的密切配合下,共同给一位小朋友举办了生日会,孩子们在志愿者的引导下为她送上真挚的祝福。
“我不敢说,我害怕”,由于长时间缺少玩伴与陪伴,慢慢的孩子在沟通方面的能力也就得不到锻炼,更加难以表达自己。在志愿者的组织下,邀请小朋友上台进行自我介绍,刚开始孩子们上台介绍还略显拘谨,在志愿者团队的鼓励下,几轮后孩子们逐渐开始勇敢的表达自己,部分小朋友进行了才艺展示。通过这种方式引导孩子们表达自己,在不知不觉中孩子们既提升了表达能力又收获到快乐。团队成员表示:“看到孩子们能踊跃参与,我也打心底里高兴”。本团队通过长期开展志愿活动,志愿者的精神与心灵得到了满足,社会实践能力也得到了提升,传播了奉献、友爱、互助的价值观念。
青春逐梦新时代,风劲扬帆正当时,下一步,管理学院将充分发挥教育资源和专业优势,继续扎实开展暑期社会实践活动,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对广大青年“用脚步丈量祖国大地,用眼睛发现中国精神,用耳朵倾听人民呼声,用内心感应时代脉搏”的殷切希望,引领广大青年在实践中成长成才、在观察中坚定自我、在思考中增长才干、在奋进中实现价值。(作者:王黎明 摄影:陈宝乐)
(特约通讯员:江旭聪 审核:陶漫)